# 晶格热容
# 晶格热容概述
固体热容的来源
固体中的热容主要来自两个部分:
- 晶格热容:来源于固体的晶格热运动。
- 电子热容:来源于电子的热运动,只在极低温下对于金属比较显著,通常情况下可忽略不计。
比热容
比热容,也称比热,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改变一个单位时吸收或释放的内能。在恒定体积下,固体的比热容可以表示为:
实验现象
实验表明,在室温及更高温度下,几乎所有单原子固体的比热容都接近于 (其中 为原子数, 为玻尔兹曼常数),这与杜隆-珀替定律(Dulong-Petit law)相符。然而,在低温下,热容则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趋近于零,并与 成正比。
# 晶格热容的经典模型(杜隆-珀替定律)
基本思想
经典模型将晶体中的每个原子看作独立的、在三维空间中振动的简谐振子。根据能量均分定理,每个简谐振动的平均能量为 。因此,对于一个含有 个原子的固体,总共有 个简谐振动模式,总能量为:
由此得出的热容为:
局限性
经典理论预测热容是一个与温度和材料性质无关的常数。这与高温时的实验结果吻合,但无法解释低温下热容随温度降低而趋近于零的现象。
# 晶格热容的量子模型
基本思想
量子模型认为,每个简谐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。通过对总能量求导,可以得到晶体的热容:
高温与低温极限
- 高温极限():热容近似为 ,与经典模型结果一致。
- 低温极限():热容趋近于零。从物理上看,声子被“冻结”在基态,很难被激发,因此对热容的贡献趋向于零。
由于精确计算每个振动模式的频率 非常困难,因此需要采用近似模型来处理。
# 爱因斯坦模型
基本假设
- 晶格中的所有原子振动频率都相同,均为 。
- 所有原子的振动相互独立。
- 晶体中共有 个原子。
计算结果
爱因斯坦模型下晶体的比热容为:
其中,爱因斯坦温度 。
模型评价
- 优点:该模型明显改进了经典模型,成功解释了低温下热容趋于零的基本原因。
- 局限性:爱因斯坦模型假设所有原子振动是相互独立的,频率都相等。这导致在低温段热容下降得非常陡峭,与实验值不符。实际上,晶格振动是相互关联的,以格波的形式存在,不同格波的频率不同,且有一定的分布。
# 德拜模型
基本假设
- 德拜模型考虑了格波的频率分布。
- 将晶体视为弹性介质,所有晶格振动模式都是声学波。
- 在弹性介质中,每个波矢 对应一个纵波(频率 )和两个独立的横波(频率 )。
态密度与德拜频率
德拜模型中的振动频率分布函数(态密度)为:
其中,。
德拜假设总的声学波自由度为 ,并引入了截止频率 :
由此得到德拜温度 。
热容计算
利用态密度函数,可以计算出晶体的热容:
其中,。
模型评价
- 高温条件():热容近似为 ,与经典模型一致。
- 低温条件():热容近似为 ,即著名的德拜 定律。该定律与低温下许多绝缘体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。
# 电子热容
对于金属,除了晶格振动,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也会贡献热容。但其贡献通常比晶格热容小得多。
其中 为费米温度。通常情况下, 远高于室温,因此电子热容在室温下对总热容的贡献仅为百分之一左右。
# 晶格热传导
# 热传导现象与傅里叶定律
当固体中存在温度梯度时,热能会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,这种现象称为热传导。其热流密度 与温度梯度成正比,比例系数 称为热导率:
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。
# 固体的热传导机制
固体中的热传导主要通过两种机制:
- 电子热导:由自由电子的运动传递热量,是金属热传导的主要机制。
- 晶格热导:由晶格振动(声子)传递热量,是绝缘体和一般半导体热传导的主要机制。
晶格热导的微观机制可以类比于气体分子的热传导:声子如同气体分子,在温度梯度下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,携带的能量随之转移。热导率 可以表示为:
其中, 为比热容, 为声子平均自由程, 为声子的平均速度。
# 限制声子自由程的因素
声子平均自由程 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:
- 声子-声子散射:即声子之间的相互碰撞。这种碰撞是晶格非简谐作用的结果。在高温下,声子数目增加,碰撞频率增高,导致自由程减小。
- 声子-缺陷散射:固体中的晶界、杂质、位错、表面等缺陷会散射声子,限制其自由程。
声子-声子碰撞与温度的关系
声子之间的碰撞决定了声子自由程对温度的依赖关系:
- 高温时():平均声子数与温度成正比,碰撞频率高,自由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,导致热导率 与温度成反比。
- 低温时():声子数目迅速减少,碰撞频率降低,自由程迅速增大,热导率增大。
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
在极低温度下,声子-声子散射作用非常弱,此时声子的平均自由程主要由声子与缺陷的散射决定。当温度更低时,样品表面的散射成为主要因素,因此尺寸较小的样品热导率更低。
# 晶格热膨胀
# 热膨胀的物理机制
在简谐近似下,势能曲线是对称的,原子在振动时其平均位置始终保持不变,因此不会发生热膨胀。然而,真实的晶体原子间相互作用是非简谐的,其势能曲线是不对称的。
当温度升高时,原子振动的振幅增大。由于势能曲线的不对称性,原子向外(远离平衡位置)移动所需的能量小于向内移动所需的能量,因此原子在振动时会向外侧偏移,使得其平均位置向外移动。这一效应宏观上表现为晶体中原子间距的增加,即热膨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