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晶格模型与绝热近似
# 静止晶格模型的局限性
静止晶格模型无法解释固体的许多重要物理性质。在这种模型中,原子被固定在平衡位置,无法振动,这导致:
- 无法解释热性质: 晶格的振动是固体比热、热膨胀等平衡性质的根本来源,也是热传导等输运性质的重要机制。静止模型无法解释这些现象。
- 电导率“无限大”: 根据布洛赫定理,电子在严格周期性势场中运动时不会发生散射,因此电导率将是无限大。然而,实际晶体中存在原子振动,这打破了严格的周期性,为电子提供了散射机制,从而使电导率有限。
- 绝缘体是“绝热体”: 在静止晶格模型下,绝缘体中的电子处于满带,无法参与输运过程,因此模型无法解释绝缘体丰富的物理性质,例如热传导。实际上,晶格振动在绝缘体的热传导中起着主导作用。
# 绝热近似(Born-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)
绝热近似,也称为定核近似,是解决上述局限性的关键。其核心思想是:分子系统中原子核的运动与电子的运动可以分离。由于电子的运动速度远高于原子核,我们可以将固体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:
- 电子系统: 研究电子运动时,可以近似认为原子核是静止不动的。这构成了固体电子论的基础。
- 原子核系统: 研究原子核的运动时,可以将其看作整个中性原子的运动,而不需要考虑空间中电子的分布。这构成了晶格振动理论的基础。
# 一维原子链的振动
# 一维单原子链模型
这个模型简化了晶体结构,用于研究晶格振动的基本特性。
- 模型假设: 原子被限制在沿链的方向运动,只考虑非平衡状态下的纵向振动。
- 参数设定: 原子质量为 ,平衡状态下原子间距为 。
- 位移表示: 非平衡时,第 个原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用 表示。第 个原子和第 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变为 。
# 晶格振动方程与色散关系
-
振动方程: 假设只有相邻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。利用简谐近似(保留势能泰勒展开的 项),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位移差成正比。第 个原子所受的总作用力为 ,其中 是恢复力常数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,运动方程为:
这是一个相邻原子间的耦合运动方程组。
-
简谐振动解: 联立所有原子的运动方程,可以得到简谐振动形式的解:
其中 是第 个原子的平衡位置 。所有原子以相同的频率 和振幅 振动,但相邻原子之间存在相位差 。
-
色散关系: 将简谐解代入运动方程,可以得到频率 与波数 之间的关系,即色散关系:
# 格波与第一布里渊区
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晶体中传播,这种波称为格波。格波的波长 。
- 两种特殊情况的格波:
- 第一布里渊区: 当波数 变化 时,原子位移不变。因此,只需考虑 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独立值,这个范围就是线晶格的第一布里渊区:。
# 周期性边界条件(Born-Kármán Condition)
为了处理有限晶体,我们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,将晶体抽象为首尾相连的环状链。
- 条件: 设晶体链中有 个原子,链长为 。周期性边界条件为 。
- 结果: 周期性边界条件导致 的取值是离散的:,其中 为整数。
- 的分布: 的分布密度为 。在第一布里渊区内,波数 的取值总数为 ,即等于晶体链中原胞的数量。
# 格波的频率与速度
-
色散关系曲线: 根据色散关系 ,我们可以绘制 曲线。
- 截止频率(最大频率): 。
-
速度:
- 相速度 : 单色波传播的速度,定义为 。
- 群速度 : 波包传播的速度,代表能量和动量的传播速度,定义为 。
-
特殊情况:
- 第一布里渊区边界(): 此时群速度 ,发生布拉格反射,形成驻波。格波波长 ,相邻原子振动相位相反。
- 长波极限(): 此时群速度和相速度相等,为 。这类似于连续介质的弹性波,在长波极限下可将晶格视为连续介质。
# 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
# 一维双原子链结构
考虑最简单的双原子链模型,即原胞中包含两个质量不同的原子,P 原子质量为 ,Q 原子质量为 。
# 运动方程与色散关系
-
运动方程: 类似单原子链,我们可以写出 P 原子和 Q 原子的运动方程:
-
色散关系: 将格波试解代入运动方程,可以得到两个频率解,对应于声学波和光学波两个分支:
- 波数范围: 由于原胞变大,倒格矢变小,第一布里渊区也随之变小,波数 的取值范围为 。
- 格波数目: 对于双原子链,有 个原子,因此共有 个格波。
- 格波带隙: 在布里渊区边界 处,两个频率解分别为 和 ,两者之差形成带隙。这两种振动模式在布里渊区边界发生布拉格反射,形成驻波。
# 光学波与声学波
双原子链的两个频率分支被命名为光学波和声学波,其命名源于它们在长波极限()下的特性。
-
光学波(高频支 ):
- 长波极限(): 频率最高,群速度为 0。
- 振动特征: 相邻原子振动方向相反,振幅与原子质量成反比,整个晶格的质心保持不变。
- 物理意义: 这种模式下,每个原胞内的不同原子做相对振动,产生电偶极矩,因此可以与电磁波相互作用,特别是在远红外光波段产生强烈吸收。
-
声学波(低频支 ):
- 长波极限(): 频率正比于波数,群速度是一个常数。
- 振动特征: 相邻原子以相同的振幅和相位同步运动,整个原胞做整体运动。
- 物理意义: 这类似于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。任何晶体都存在声学波,但只有复式晶格结构(每个原胞含有多个原子)的晶体才存在光学波。
# 三维晶体中的格波
- 自由度与模式数: 若三维晶体有 个原胞,每个原胞含 个原子,则晶体的自由度为 。格波的数目等于晶体的自由度数,即 个振动模式。
- 格波分支: 这些振动模式可以分为 个分支,其中有 3 个声学分支(1个纵向声学波,2个横向声学波)和 个光学分支。
- 举例:
- 硅: 晶格中虽然只有一种原子,但其是复式晶格结构,等同于有两个原子,因此存在声学波和光学波。
- 金属铅: 属于面心立方的简单晶格结构,没有光学波,只有三支声学波(不同方向上可能存在简并)。
# 准粒子与集体激发
# 极化激元(Polaritons)
光子与光学模声子之间的耦合模式被称为极化激元。当光照射离子晶体时,会激发横向电磁场,影响光学波振动,导致光子与声子的色散关系曲线发生显著改变,形成新的耦合模式。
- 其他例子: 等离子振荡、激子、自旋波等也存在类似的耦合现象,统称为极化激元。
# 元激发与准粒子
固体中的元激发可以分为两类:
-
集体激发的准粒子:
- 声子: 晶格振动的格波是最典型的集体激发,其准粒子为声子。它表示所有原子的一种集体运动。
- 磁振子: 自旋波是另一个集体激发的例子,其准粒子是磁振子。
-
单粒子激发的准粒子:
- 准电子: 金属中的电子可以理解为单粒子激发的准粒子。它将电子和周围的屏蔽电荷云视为一个整体,构成准电子,其有效质量与原始电子不同,但数目相同,并服从费米统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