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准经典运动的理论基础

# 准经典运动的条件

准经典运动模型主要在以下条件下适用:

  • 外部作用场:外加电场或磁场是恒定且足够弱的。
  • 电子状态:不考虑电子在不同能带间的跃迁。
  • 粒子相互作用:不考虑电子的衍射、干涉以及碰撞等量子效应。

# 准经典粒子

准经典粒子是一种近似概念,其动量和位置在满足测不准关系的范围内可以被近似地确定。

ΔrΔp2, ΔrΔk12\Delta r\Delta p\ge \frac{\hbar}{2},~\Delta r\Delta k\ge\frac{1}{2}

在晶体中,电子的运动状态由一个电子波包来描述,这个波包包含了动量和位置的近似值,其精确度受限于测不准原理。波包可以理解为:粒子在空间中分布于 r0r_0 附近的一个 Δr\Delta r 范围内,动量取值在 k0\hbar k_0 附近的 Δk\hbar\Delta k 范围内。

# 波包的构建与演化

在晶体中,组成波包的本征态是布洛赫函数。由于波包中包含能量不同的本征态,因此必须使用含时间的布洛赫函数来描述:

ψk(r,t)=exp(i[krE(k)t])uk(r)\psi_{k^\prime}(r,t)=\exp\left(i\left[\vec{k}^\prime\cdot\vec{r}-\frac{E(k^\prime)}{\hbar}t \right] \right) u_{k^\prime}(r)

其中,k=k0+Δk\vec{k}^\prime = \vec{k}_0+\Delta\vec{k}

将与 k0k_0 相邻的各 kk^\prime 状态叠加,可以组成与量子态 k0k_0 对应的波包:

ψ(r,t)=Δkx/2Δkx/2dkxΔky/2Δky/2dkyΔkz/2Δkz/2dkzψk0+k(r,t)\psi(r,t)=\int_{-\Delta k_x/2}^{\Delta k_x/2}dk_x\int_{-\Delta k_y/2}^{\Delta k_y/2}dk_y\int_{-\Delta k_z/2}^{\Delta k_z/2}dk_z\psi_{k_0+k}(r,t)

为了得到稳定的波包,Δk\Delta k 必须非常小,因此可以进行以下近似:

E(k)tE(k0)t+ΔkkEt, uk(r)uk0(r)\frac{E(k^\prime)}{\hbar}t \approx \frac{E(k_0)}{\hbar}t+\Delta\vec{k}\cdot\frac{\nabla_kE}{\hbar}t,~u_{k^\prime}(r) \approx u_{k_0}(r)

通过对波包函数进行整理,可以得到其概率密度:

ψ(r,t)2=uk0(r,t)2sin(uΔkx/2)uΔkx/22sin(vΔky/2)vΔky/22sin(wΔkz/2)wΔkz/22(Δkx)2(Δky)2(Δkz)2|\psi(r,t)|^2 = |u_{k_0}(r,t)|^2\left|\frac{\sin(u\Delta k_x/2)}{u\Delta k_x/2}\right|^2\left|\frac{\sin(v\Delta k_y/2)}{v\Delta k_y/2}\right|^2\left|\frac{\sin(w\Delta k_z/2)}{w\Delta k_z/2}\right|^2(\Delta k_x)^2(\Delta k_y)^2(\Delta k_z)^2

其中,

u=x1(Ekx)k0t, v=y1(Eky)k0t, w=z1(Ekz)k0tu=x-\frac{1}{\hbar}\left(\frac{\partial E}{\partial k_x}\right)_{k_0}t,~v=y-\frac{1}{\hbar}\left(\frac{\partial E}{\partial k_y}\right)_{k_0}t,~w=z-\frac{1}{\hbar}\left(\frac{\partial E}{\partial k_z}\right)_{k_0}t

当波包的尺寸 2π/Δk2\pi/\Delta k 远大于晶体原胞时,电子可以被视为准经典粒子。


# 布洛赫电子的准经典运动特性

# 速度

  • 波包中心速度(群速度)

v(k0)=dωdk0=1(Ek)k0v(k_0)=\frac{d\omega}{dk_0}=\frac{1}{\hbar}\left(\frac{\partial E}{\partial k}\right)_{k_0}

  • 布洛赫电子的速度

vk=1kE(k)v_k=\frac{1}{\hbar}\nabla_k E(k)

布洛赫电子的准经典运动速度等于波包的群速度,且完全取决于EkE-k关系。

与自由电子的区别在于:

  • 方向:晶体电子的速度方向是kk空间中能量梯度的方向,即垂直于等能面。
  • 等能面:由于晶体中等能面通常不是球面,速度方向一般与kk的方向不一致。只有在等能面为球面或某些特定方向上,速度才与kk方向相同。

# 动量与加速度

  • 晶体动量(准动量)
    在外力 F\vec{F} 作用下,晶体电子的能量变化 dE=FvkdtdE = \vec{F}\cdot \vec{v}_k dt。结合dE=kE(k)dkdE = \nabla_kE(k)dk,可以推导出动量定理:

dkdt=F\hbar \frac{d\vec{k}}{dt}=\vec{F}

k\hbar\vec{k} 具有类似于动量的性质,但它不是电子的普通动量,而是被称为晶体动量准动量。它包含了外力作用和晶格作用的综合结果,而自由电子的动量变化仅由外力引起。

  • 有效质量
    考虑加速度,可以得到:

dvαdt=12βFβ2kβkαE(k)\frac{dv_\alpha}{dt}=\frac{1}{\hbar^2}\sum_\beta F_\beta\frac{\partial^2}{\partial k_\beta\partial k_\alpha}E(k)

通过类比牛顿第二定律 F=ma\vec{F}=m\vec{a},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:

1mαβ=122Ekαkβ\frac{1}{m^*_{\alpha\beta}}=\frac{1}{\hbar^2}\frac{\partial^2E}{\partial k_\alpha\partial k_\beta}

有效质量是一个 3×33\times3张量。当选择 kx,ky,kzk_x, k_y, k_z 作为主轴方向时,有效质量张量可以对角化。

# 有效质量的特点

  • 张量特性:与作为标量的普通质量不同,有效质量是一个张量,这意味着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外力方向不一致。
  • 可变性:有效质量的值是变化的,并且可以为正或负。
    • 在能带底部附近,E(k)E(k) 曲线向上弯曲,有效质量为 (m>0m^* > 0),电子从外场获得动量,加速度为正。
    • 在能带顶部附近,E(k)E(k) 曲线向下弯曲,有效质量为 (m<0m^* < 0),电子从外场获得的动量不足以弥补与晶格的碰撞,加速度为负。
  • 物理本质:有效质量反映了电子在晶体中运动时,晶格对其运动产生的综合影响。

# 准经典运动实例

在恒定电场作用下,根据动量定理,电子在kk空间中将以恒定速度移动。当kk达到布里渊区边界(±π/a\pm\pi/a)时,会发生突变,从 π/a\pi/a 跃迁到 π/a-\pi/a,从而形成在kk空间中的周期性运动。由此,可以定性分析电子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。


# 导体、绝缘体与半导体的能带理论

# 满带不导电原理

  • 总电流:所有电子对电流的贡献总和为 J=1V(e)kv(k)J=\frac{1}{V}(-e)\sum_kv(k)
  • 无外场:在一定温度下,能带中的电子态是关于 k=0k=0 对称分布的,即 E(k)=E(k)E(k)=E(-k),因此 v(k)=v(k)v(-k)=-v(k)。电子流成对抵消,总电流为零。
  • 有外场:外场会使所有电子在kk空间中以相同的速度移动,但满带的对称性依然保持,导致总电流仍然为零。
  • 结论:只有部分填充的能带(导带)中的电子才能在外场下产生净电流。

# 材料的能带分类

  • 非导体:电子恰好填满最低的一系列能带,更高能级的能带完全空着。
  • 绝缘体:价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 EgE_g 很大,常温下电子无法跃迁到导带,价带保持全满状态。
  • 半导体:价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 EgE_g 较小(通常 Eg<2E_g < 2 eV)。在常温下,价带中会有少量电子跃迁到导带,使导带部分填充,价带出现空穴。
  • 导体:能带是部分填充的,被称为导带。例如,锂原子中的 2s2s 能带为半满,镁原子中的 3s3s3p3p 能带重叠,形成部分填充的复合能带。

# 半导体的能带模型与载流子

在半导体中,价带的电子空缺被称为空穴。导带中的少量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统称为载流子

  • 空穴
    • 波矢kh=kek_h = -k_e
    • 有效质量mh=mem_h^* = -m_e^*。在能带顶部,电子的有效质量为负,因此空穴的有效质量为正。
    • 运动:空穴在外场下的运动规律与电子相反,其速度与kk的方向也相反。

# 实际情况下的电子运动

在实际晶体中,电子的准经典振荡运动很难被观察到,主要有以下原因:

  • 散射:在金属中,电子会受到声子、杂质和缺陷的散射,平均自由程极短(约 10310^{-3} Å),在完成一个振荡周期前就被散射了。
  • 电场强度:要观察到宏观振荡需要极强的电场(E>105E > 10^5 V/cm),但此时绝缘体通常已被击穿。因此,在一般情况下,电子在 kk 空间中只有很小的位移。

此外,根据量子理论,电子在能带中的运动也存在隧穿效应,电子有一定几率穿过带隙势垒,这种几率取决于带隙的高度 EgE_g 和电场强度 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