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状态空间描述

状态空间分析是一种强大的系统分析方法,它通过一组一阶微分(或差分)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内部状态。

# 基本概念

  • 状态变量 qi(t)q_i(t):能够完整描述系统在任意时刻状态的最小一组变量。
  • 状态向量 q(t)q(t):由所有状态变量组成的列向量。
  • 连续时间系统
    • 状态方程ddtq(t)=Aq(t)+Bx(t)\frac{d}{dt}q(t)=Aq(t)+Bx(t)
    • 输出方程y(t)=Cq(t)+Dx(t)y(t)=Cq(t)+Dx(t)
  • 离散时间系统
    • 状态方程q[n+1]=Aq[n]+Bx[n]q[n+1]=Aq[n]+Bx[n]
    • 输出方程y[n]=Cq[n]+Dx[n]y[n]=Cq[n]+Dx[n]
  •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,矩阵 A,B,C,DA, B, C, D 的元素均为常数。
  • 在实际物理实现中,积分器1s\frac{1}{s})和延迟单元ese^{-s}z1z^{-1})是实现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单元。

# 从系统函数到状态方程

状态空间描述并非唯一,一个系统函数可以有多种对应的状态空间表示形式。

# 一阶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

对于一阶系统函数 H(s)=1saH(s)=\frac{1}{s-a},其状态方程描述为:

  • ddtq(t)=aq(t)+x(t)\frac{d}{dt}q(t)=aq(t)+x(t)
  • y(t)=q(t)y(t)=q(t)

这可以理解为,输入 x(t)x(t) 经过一个积分器得到中间状态 q(t)q(t),同时 q(t)q(t) 经放大器放大 aa 倍后反馈至加法器,与输入 x(t)x(t) 相加。系统的输出 y(t)y(t) 等于状态 q(t)q(t)

# N 阶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

对于一般的 NN 阶系统,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状态空间描述形式:

# 流图分析法

通过系统的信号流图,可以系统地找出反馈环路和输入输出通路,从而得到系统函数。

# 直接形式

对于系统函数 H(s)=b0sN+b1sN1+...+bNsN+a1sN1+...+aNH(s)=\frac{b_0s^N+b_1s^{N-1}+...+b_N}{s^N+a_1s^{N-1}+...+a_N},我们可以将其整理为:
H(s)=b0+b1/s+...+bN/sN1+a1/s+...+aN/sNH(s)=\frac{b_0+b_1/s+...+b_N/s^N}{1+a_1/s+...+a_N/s^N}
这种形式下,每个积分器的输出都可以被选作一个状态变量 qiq_i。其状态方程为:

  • ddtqi(t)=qi+1(t)\frac{d}{dt}q_i(t)=q_{i+1}(t),其中 i=1,2,...,N1i=1, 2, ..., N-1
  • ddtqN(t)=aNq1(t)aN1q2(t)...a1qN(t)+x(t)\frac{d}{dt}q_N(t)=-a_Nq_1(t)-a_{N-1}q_2(t)-...-a_1q_N(t)+x(t)
  • y(t)=b^Nq1(t)+b^N1q2(t)+...+b^1qN(t)+b0x(t)y(t)=\hat b_Nq_1(t)+\hat b_{N-1}q_2(t)+...+\hat b_1q_N(t)+b_0x(t)
  • 其中,b^i=bib0ai\hat b_i = b_i-b_0a_i

# 并联形式

通过部分分式展开,将系统函数表示为:
H(s)=b0+k1sλ1+k2sλ2+...+kNsλNH(s)=b_0+\frac{k_1}{s-\lambda_1}+\frac{k_2}{s-\lambda_2}+...+\frac{k_N}{s-\lambda_N}
在这种形式下,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为:

  • ddtqi=λiqi+x\frac{d}{dt}q_i=\lambda_i q_i+x
  • y=i=1Nkiqi+b0xy=\sum_{i=1}^{N}k_iq_i+b_0x
  • 注意:这种形式下,各个状态变量是解耦的,互不影响。

# 串联形式

将系统函数表示为一系列一阶系统的串联:
H(s)=b0(sz1)(sz2)...(szN)(sλ1)(sλ2)...(sλN)H(s)=\frac{b_0(s-z_1)(s-z_2)...(s-z_N)}{(s-\lambda_1)(s-\lambda_2)...(s-\lambda_N)}
其中 H(s)=i=1NHi(s)H(s)=\prod_{i=1}^{N}H_i(s),且 Hi(s)=szisλiH_i(s)=\frac{s-z_i}{s-\lambda_i}


# 状态方程的变换域解法

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,可以方便地求解状态方程。

# 连续系统

  • 状态方程求解
    • 对状态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:sQ(s)q(0)=AQ(s)+BX(s)sQ(s)-q(0^-)=AQ(s)+BX(s)
    • 求解得到状态向量的变换域表示:Q(s)=(sIA)1[q(0)+BX(s)]Q(s)=(sI-A)^{-1}[q(0^-)+BX(s)]
    • 将结果分解为两部分:Q(s)=(sIA)1q(0)零输入响应+(sIA)1BX(s)零状态响应Q(s)=\underbrace{(sI-A)^{-1}q(0^-)}_\text{零输入响应} + \underbrace{(sI-A)^{-1}BX(s)}_\text{零状态响应}
    • 定义转移矩阵的拉普拉斯变换 Φ(s)=(sIA)1\Phi(s)=(sI-A)^{-1},其时域表示为 ϕ(t)=L1{Φ(s)}\phi(t) = \mathcal{L}^{-1}\{\Phi(s)\}
    • Q(s)Q(s) 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,得到时域解:q(t)=L1{Φ(s)}q(0)+L1{Φ(s)BX(s)}q(t)=\mathcal{L}^{-1}\{\Phi(s) \}q(0^-)+\mathcal{L}^{-1}\{\Phi(s)BX(s) \}
  • 输出方程求解
    • 对输出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:Y(s)=CQ(s)+DX(s)Y(s)=CQ(s)+DX(s)
    • 代入 Q(s)Q(s) 的解:Y(s)=CΦ(s)q(0)+[CΦ(s)B+D]X(s)Y(s)=C\Phi(s)q(0^-)+[C\Phi(s)B+D]X(s)
    • 系统函数 H(s)H(s)H(s)=[CΦ(s)B+D]H(s)=[C\Phi(s)B+D],因此 Y(s)=CΦ(s)q(0)+H(s)X(s)Y(s)=C\Phi(s)q(0^-)+H(s)X(s)

# 离散系统

  • 状态方程求解
    • 对状态方程进行Z变换:zQ(z)zq[0]=AQ(z)+BX(z)zQ(z)-zq[0]=AQ(z)+BX(z)
    • 求解得到:Q(z)=(zIA)1zq[0]+(zIA)1BX(z)Q(z)=(zI-A)^{-1}zq[0]+(zI-A)^{-1}BX(z)
  • 输出方程求解
    • 对输出方程进行Z变换:Y(z)=C(zIA)1zq[0]+[C(zIA)1B+D]X(z)Y(z)=C(zI-A)^{-1}zq[0]+[C(zI-A)^{-1}B+D]X(z)
  • 重要性质
    • 方程 det(sIA)=0\det(sI-A)=0 的根,即矩阵 AA特征值,是系统的所有极点。
    • 如果矩阵 AA 的所有特征值都位于左半平面(连续系统)或单位圆内(离散系统),则系统是稳定的。

# 状态向量的线性变换

系统的状态变量选取并非唯一。通过线性变换,可以将一组状态向量变换为另一组。

  • 设有一组状态向量 qq,通过可逆矩阵 PP 变换得到新的状态向量 q=Pqq' = Pq
  • 相应的状态空间矩阵会发生变换:
    • A^=PAP1\hat A=PAP^{-1}
    • B^=PB\hat B=PB
    • C^=CP1\hat C=CP^{-1}
    • D^=D\hat D=D
  • 重要性质:不同的状态向量选择不改变系统函数 H(s)H(s) 和矩阵 AA 的特征值。
  • 对角化:通过找到 AA 的特征向量并以此构造变换矩阵 PP,可以实现矩阵 AA 的对角化,从而简化系统分析。

# 可控性与可观性

可控性可观性是衡量系统结构性质的两个关键概念。

# 基本定义

  • 可控性:如果系统能够通过输入信号,在有限时间内将所有状态从任意初始值转移到零状态,则称系统是完全可控的。
  • 可观性:如果能够通过有限时间内的输出信号,唯一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,则称系统是完全可观的。

# 判别方法

# 规范型判据

  • 可控性:当系统矩阵 AA 被对角化(或变为约当规范型)后,若矩阵 BB 没有全零行,则系统是完全可控的。
  • 可观性:当系统矩阵 AA 被对角化(或变为约当规范型)后,若矩阵 CC 没有全零列,则系统是完全可观的。
  • 特例:在对角化形式下,若矩阵 BB 的第 mm 行为零,则状态变量 qmq_m 与输入无关,系统不可控。若矩阵 CC 的第 mm 列为零,则无法从输出观察到状态 qmq_m,系统不可观。

# 秩判据

  • 可控性:若可控性矩阵 M=[BAB...Ak1B]M=[B | AB | ... | A^{k-1}B] 的秩为 kk(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),则系统是完全可控的。
  • 可观性:若可观性矩阵 N=[CT(CA)T...(CAk1)T]TN=[C^T | (CA)^T | ... | (CA^{k-1})^T]^T 的秩为 kk(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),则系统是完全可观的。

# 与系统函数的关系

  • 一个系统不完全可控不完全可观,在ss域中表现为其系统函数 H(s)H(s) 必然发生零极点相消
  • 这意味着,状态方程、框图和流图是对系统的完整描述,而化简后的系统函数 H(s)H(s) 只反映了系统中可控且可观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