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基本概念

# 组成部分与系统函数

  • 正向通路系统函数H(s)H(s),描述从输入到输出的信号传输。
  • 反馈通路系统函数G(s)G(s),描述从输出到反馈点的信号传输。
  • 闭环系统函数Q(s)Q(s),描述整个反馈系统的输入-输出关系。

    Q(s)=H(s)1+H(s)G(s)Q(s)=\frac{H(s)}{1+H(s)G(s)}

# 反馈的主要作用

# 降低系统灵敏度

反馈可以降低系统对正向通路增益变化的灵敏度。

SHQ=ΔQ/QΔH/H=11+GHS^Q_H=\frac{\Delta Q/Q}{\Delta H/H}=\frac{1}{1+GH}

当反馈量 GHGH 远大于 1 时,灵敏度会显著降低。

# 逆系统设计

利用反馈原理,可以设计出近似等于其逆系统的系统,用于补偿。

Q(s)=K1+KP(s)1P(s)Q(s)=\frac{K}{1+KP(s)}\approx\frac{1}{P(s)}

KK 足够大时,闭环系统的特性将近似于正向通路系统 P(s)P(s) 的逆。

# 使不稳定系统稳定

通过反馈,可以将系统极点从右半平面(不稳定)移动到左半平面(稳定),从而稳定系统。

# 目标跟踪(锁相环,PLL)

锁相环是一种典型的反馈系统,用于使一个信号的相位与另一个信号的相位保持同步。

  • 组成部分

    • 鉴相器(Phase Detector, PD):比较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,并输出一个与相位差成比例的电压信号。
    • 环路滤波器(Loop Filter, LF):对鉴相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,去除高频噪声,得到平滑的控制电压。
    • 压控振荡器(Voltage-Controlled Oscillator, VCO):根据滤波后的控制电压产生一个输出信号,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与输入信号同步。
  • 工作原理

    • 鉴相器检测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相位差,产生误差信号。
    • 误差信号通过环路滤波器,控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和相位。
    • VCO 输出的信号反馈到鉴相器,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,直到两者相位同步。
  • 线性化的锁相环 S 域模型

    • 闭环系统函数

      Ho(s)=KdKoF(s)s+KdKoF(s)H_o(s)=\frac{K_dK_oF(s)}{s+K_dK_oF(s)}

    • 误差传递函数

      He(s)=ss+KdKoF(s)H_e(s)=\frac{s}{s+K_dK_oF(s)}

  • 环路阶数与跟踪性能

    • 一阶环F(s)=KfF(s)=K_f
      • 误差传递函数:He(s)=ss+KoKdKfH_e(s)=\frac{s}{s+K_oK_dK_f}
      • 当输入仅存在初始相位差 θi(t)=Δθu(t)\theta_i(t)=\Delta\theta u(t) 时,一阶环可使稳态相位误差收敛为0。
    • 二阶环F(s)=τ2s+1τ1sF(s)=\frac{\tau_2s+1}{\tau_1s}
      • 特征参数:
        • 自然频率:ωn=KdKoτ1\omega_n=\sqrt{\frac{K_dK_o}{\tau_1}}
        • 阻尼比:ζ=τ2ωn2\zeta=\frac{\tau_2\omega_n}{2}
      • 误差传递函数:He(s)=s2s2+2ζωns+ωn2H_e(s)=\frac{s^2}{s^2+2\zeta\omega_n s+\omega_n^2}
      • 当输入存在初始恒定频率差 θi(t)=ωΔtu(t)\theta_i(t)=\omega_\Delta t u(t) 时,二阶环可使稳态相位误差收敛为0。
    • 更高阶环:当输入信号的频率随时间变化(例如,频率斜变 θi(t)=2πft2u(t)\theta_i(t)=2\pi f^\prime t^2u(t))时,需要更高阶的环路才能实现稳态误差为0的跟踪。

# 信号流图

# 术语定义

  1. 结点(Node):表示系统中变量或信号的点。所有输入到结点的信号叠加,并传递到所有输出支路。
  2. 支路(Branch):连接两个结点的定向线段。支路上的增益称为转移函数
  3. 输入结点/源点(Input Node/Source):只有输出支路的结点,代表系统的自变量(输入信号)。
  4. 输出结点/阱点(Output Node/Sink):只有输入支路的结点,代表系统的因变量(输出信号)。
  5. 混合结点(Mixed Node):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结点。可通过增加一个单位传输的支路,将其转换为输出结点。
  6. 通路(Path):沿支路箭头方向通过各相连支路的途径。不允许有相反方向的支路。
  7. 开通路(Open Path):通路与任一结点相交不多于一次。
  8. 闭通路/环路(Closed Path/Loop):起点和终点相同的通路,且与任何其他结点相交不多于一次。
  9. 环路增益(Loop Gain):环路中各支路转移函数的乘积。
  10. 不接触环路(Non-touching Loops):两个环路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结点。
  11. 前向通路(Forward Path):从输入结点到输出结点的通路,且通过任何结点不多于一次。
  12. 前向通路增益(Forward Path Gain):前向通路中各支路转移函数的乘积。
  13. 转置(Transposition):将流图中所有支路的传输方向调转,同时交换输入结点和输出结点,其转移函数保持不变。

# 流图的化简方法

# 图形化简

  • 并联相加,串联相乘:遵循常规电路规则。
  • 混合结点:将混合结点上的输入信号,通过该结点自身的增益,分别传递到所有输出支路,实现解耦。
  • 消除环路:对于有自环的结点,将其所有输入支路增益乘以 11环路增益\frac{1}{1-环路增益} 来消除自环(由于流图均是加法,反馈公式分母为 1环路增益1-环路增益)。

# 代数化简(梅森增益公式)

梅森增益公式(Mason's Gain Formula)用于计算从源点到阱点的总增益。

H=1ΔkgkΔkH=\frac{1}{\Delta}\sum_k g_k\Delta_k

  • Δ\Delta:流图的特征行列式

    Δ=1(所有不同环路增益之和)        +(每两个互不接触环路增益的乘积之和)        (每三个互不接触环路增益的乘积之和)+=1aLa+b,cLbLcd,e,fLdLeLf+\begin{align*} \Delta &= 1 - \sum \text{(所有不同环路增益之和)} \\ &\ \ \ \ \ \ \ \ + \sum \text{(每两个互不接触环路增益的乘积之和)} \\ &\ \ \ \ \ \ \ \ - \sum \text{(每三个互不接触环路增益的乘积之和)} + \dots \\ &= 1-\sum_aL_a+\sum_{b,c}L_bL_c-\sum_{d,e,f}L_dL_eL_f+\dots \end{align*}

  • kk:表示从源点到阱点的第 kk 条前向通路。
  • gkg_k:表示第 kk 条前向通路的增益。
  • Δk\Delta_k:对于第 kk 条前向通路,是除去与该通路相接触的环路后,剩下部分的特征行列式。

# 利用梅森公式画出流图

  • 原理

    • 简化流图结构:如果流图中所有环路都互相接触,则 Δ=1(所有不同环路的增益)\Delta=1-\sum\text{(所有不同环路的增益)}
    • 简化通路增益:如果流图中每一条前向通路都与所有环路接触,则 Δk=1\Delta_k=1
    • 连续系统实现:连续系统通常用积分器 1/s1/s 来实现。
  • 系统函数对应流图示例

    • 考虑一个通用系统函数:

    H(s)=b0sm+b1sm1+...+bmsn+a1sn1+...+an=b01snm+b11snm+1+...+bm1sn1+a11s+...+an1snH(s)=\frac{b_0s^m+b_1s^{m-1}+...+b_m}{s^n+a_1s^{n-1}+...+a_n}=\frac{b_0\frac{1}{s^{n-m}}+b_1\frac{1}{s^{n-m+1}}+...+b_m\frac{1}{s^n}}{1+a_1\frac{1}{s}+...+a_n\frac{1}{s^n}}

    • 该系统函数可以表示为一个信号流图,其中包含串联的积分器和反馈环路,如图所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