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反相电路

反相电路是模电与数电中的基本单元,主要分为 NMOS、CMOS 和 BJT 三类反相器。

# NMOS 反相器

NMOS 反相器是基础的反相电路,其分析通常遵循以下步骤:

  1. 直观判断功能特性:首先从整体上理解电路,其核心功能是实现反相。
  2. 确定工作区及分区界点
    • 图解法:通过器件特性曲线的对接关系来直观确定。
    • 解析法:通过公式计算各工作区的边界条件。
  3. 写出各分区输出信号表达式:根据第二步确定的工作区,写出对应的输出电压表达式。
  4. 功能解析:深入理解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应用:
    • 恒流区:可用作小信号线性放大器。
    • 数字非门:用作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。
    • 开关:在数字电路中作为受控开关使用。

# 反相电路的近似分析

为了简化计算,分析反相器时通常采用分段折线近似法。

  • 欧姆区:由于计算复杂,通常将其等效为一个受控线性电阻 ron=12βn(vGSVTH)r_{on}=\frac{1}{2\beta_n(v_{GS}-V_{TH})}
  • 恒流区:通常忽略厄利效应(Early effect)。
  • 连续性:近似分析中,得到的不连续点是可接受的,其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原理性分析。如果优化为连续曲线,虽然近似效果更好,但在原理上可能存在缺陷。
  • PMOS 负载:用 PMOS 代替 NMOS 反相器中的线性电阻,可以得到更理想的反相器。分析步骤与 NMOS 反相器相同,但需要同时考虑两个 MOSFET 的工作区,特别注意当两个 MOSFET 都处于恒流区时,输出电压可能存在突变。
  • 功耗:NMOS 反相器的主要缺点是功耗较大。

# CMOS 反相器

CMOS 反相器是更优化的设计,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静态功耗

# BJT 反相器

BJT 反相器的描述方程是指数函数关系,通常难以给出解析解,因此一般也使用分段近似法进行分析。


# 数字门电路

数字门电路是构成数字系统的基础。

# 逻辑基础

  • 真值表:描述逻辑门输入与输出关系的表格。
  • 逻辑运算
    • 与、或、非门:理解它们的逻辑表达式、常用电路符号和方块符号。
    • 运算规则:掌握常用的逻辑运算规则,包括:
      • 基本定律:双反律、恒等律、幂等律、湮灭律、互补律。
      • 代数定律:交换律、结合律、分配率、吸收率,以及特殊形式的吸收律(A+AB=A+BA+\overline AB=A+BA+AB=AA+AB=A)。
      • 狄摩根定律:与非等价于非或 (AB=A+B\overline{A\cdot B}=\overline A+\overline B);或非等价于非与 (A+B=AB\overline{A+ B}=\overline A\cdot\overline B)。
  • 逻辑表达式化简:使用卡诺图和格雷码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。

# 开关电路实现

  • 非运算、与非运算、或非运算:这些运算可通过旁路开关实现。
  • 受控开关的电路实现
    • MOSFET 开关电路
      • 截止区:开关断开。
      • 欧姆区:开关闭合。
      • 缺点:开关闭合时功耗较大。
    • CMOS 非门:由一个 PMOS 反向开关和一个 NMOS 正向开关构成,是一种低功耗的理想开关电路。
  • 逻辑输出并联
    • 两个逻辑输出可以点接并联的前提条件是:它们的输出状态必须完全一致,或者其中一个处于悬空状态。若一个输出是悬空的,则最终输出由另一个逻辑输出决定。
  • CMOS 门电路
    • CMOS 与非门、或非门:在 CMOS 非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。
    • 一般设计框架:首先画出 NMOS 开关电路,然后以其互补形态画出 PMOS 电路,最后注意输出需要通过一个非门取反。

# 门电路动态效应

门电路在工作时存在动态效应,主要表现为响应延时动态功耗

# 响应延时

延时由电路的寄生效应引起。

  • 延时定义
    • 上升沿 (TriseT_{rise})下降沿 (TfallT_{fall}):信号从 10% 变化到 90% 的时间。
    • 传播延时 (τp\tau_p):信号从 50% 变化到 50% 的时间,通常是上升沿和下降沿传播延时的平均值 (τp=τPLH+τPHL2=0.69τ\tau_p=\frac{\tau_{PLH}+\tau_{PHL}}{2}=0.69\tau)。
  • 延时分析
    • 线性 RC 电路Trise=Tfall=2.2τT_{rise}=T_{fall}=2.2\tau
    • 门电路:由于存在非线性电阻,需要采用分段分析或平均电流近似法。
      • 恒流区:电流可近似为边界电流(初始或终止电流)。
      • 饱和区:电流可近似为初始电流和终止电流的算术平均值。
  • 降低延时的措施
    • 改善工艺:降低寄生效应。
    • 调整衬底掺杂浓度:调整阈值电压,但过小的阈值电压会降低抗干扰能力。
    • 增加电源电压:但会增加功耗。

# 动态功耗

  • 产生原因:当输入信号为理想方波时,状态转换期间电流会通过沟道电阻产生功耗;或当后一级门电路输入为非理想方波时,PMOS 和 NMOS 可能同时导通,产生功耗。
  • 功耗计算:动态功耗可抽象为对一个等效电容 CPDC_{PD} 的充放电过程。该等效电容与负载电容 CLC_L 成正比。
    • 平均功耗 P=ΔET=ΔQVDDT=CPDVDD2f\overline P=\frac{\Delta E}{T}=\frac{\Delta Q \cdot V_{DD}}{T}=C_{PD}V_{DD}^2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