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MOSFET
# 分段线性化电路模型
- 截止区: 开路模型。
- 欧姆区: 受控电阻模型。
- 栅极电流 iG=0
- 漏极电流 iD=vDS/ron
- 导通电阻 ron=(dvDSdiD)vDS=0−1=2βn(vGS−VTH)1
- 饱和区: 受控恒流源模型。
- 考虑厄利效应,漏源电阻 rds=VE/ID0 (其中 ID0 为不计厄利效应时的漏端电流)。
- 作为开关: 受控开关模型(短路或开路),用于描述截止区和饱和区。
# 偏置电路
# 分压偏置
- 采用负反馈设计以提高稳定性。
- 灵敏度计算:
- 灵敏度的一般定义:S=f(x)f′(x)⋅x
- 分压偏置电路的灵敏度:
- 无负反馈:∂VTH∂Iout=−gm
- 有负反馈:∂VTH∂Iout=−1+gmRsgm
# 电流镜
- 镜像电流支路与参考电流支路电流之比 GI 等于宽长比之比:GI=W1/L1W2/L2
- 同相电流镜放大电路设计: 将 NMOS 反相电流镜放大的电流输出作为另一个 PMOS 反相器的输入,最终可得到同相输出。
# BJT
# 分段线性化电路模型
- 截止区: 开路模型。
- 饱和区: 恒压模型。
- vBE=0.7V
- vCE=0.2V
- 有源区: 恒流源模型。
- 考虑厄利效应,集射电阻 rce=VA/IC0 (其中 IC0 为不计厄利效应时的集电极电流)。
- 作为开关: 受控开关模型(短路或开路),用于描述截止区和饱和区。
- D类逆变器分析: BJT 可作为开关使用。
# 偏置电路
# 分压偏置
- 分析方法:
- 图解法: 分别绘制输入和输出端口的特性曲线,并与线性部分对接求解。
- 假设检验法: 先假设工作在截止区,再假设工作在有源区,并通过检查 vCE 等参数来验证。
- 可使用戴维南等效电路简化分析。
- 不同结构的分压偏置电路稳定性差异巨大。
- 晶体管在有源区是压控电流源模型,因此适合使用串串负反馈。
# 电流源
- 使用串串负反馈可以增大等效输出电阻。
- 无负反馈时的输出电导 g0=gce
- 有负反馈时的输出电导 g0′=1+gmREgce
# 电流镜
- 在忽略基极电流时,镜像电流之比 GI 约等于发射结截面积之比:GI≈AJ1AJ2
- 提高匹配度的措施: 参考电流支路中,将基极与集电极直接相连处用一个 BJT 替代,以减小失配。
- Widlar 电流镜: 在镜像电流支路串联一个反馈电阻。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所需电阻的数量,但总电阻值大大减小,有利于降低集成电路尺寸。
# 灵敏度分析
- 当自变量有多个时,总的相对变化量是每个自变量相对变化量与对应灵敏度乘积的和。
- 灵敏度的定义:Sxiy=∂xi∂fy0xi0
- 总相对变化量:y0Δy=∑Sxiyxi0Δxi